Wednesday, July 19, 2017

议会演讲修辞的艺术

议会演讲修辞的艺术 

文:黄汉伟
我在网上视频看了今年7月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林郑月娥以特首身份在香港立法议会首度亮相的行政长官答问会。她以旗袍及西装外套的装扮向香港市民及世界展现了中体西用的讯息。她以纯熟广东话在90分钟的议员质询坏节,安然过了她特首任期的第一个答问会。
西方议会里,首相问答时间是个让首相表演及展现辩才的时段。领导雄辩之术往往在议会里展现出来。首相必须有驾驭文字的功力,有开拓想像空间的能力。如此文字及雄辩能力,才能技圧全场,在报章上立标题及在视频上给观众莫大的鼓舞及吸引力。这是领导学里最重要的元素,指引新方向,鼓舞众人迈向新方向。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临危受命,接任二战爆发后的战时首相一职。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英国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英国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当然那是英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首相演讲。丘吉尔的文字及雄辩皆具高超能力,他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唯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领导人。
相对之下,林郑月娥的首场表现如何呢?她看起来还没完全脱离首席公务员的自设框框。她用了个新字眼概念,那就是“第一责任人”。那显然比前两任的曾荫权的“我会做好呢份工” 来得更高明。但“第一责任人”比不上美国已故杜鲁门总统的那一个金句“The buck stops here” 译为“责无旁贷”。它的意思是责任到我这里为止,不容也不会推卸给别人。新特首的“第一责任人”那一拳打出去是缺乏劲道的(no punch)。
首场议会演讲是重要的,因为设下了一个基石以判定未来表现的重要一役。
同样的最后一场议会演讲同等重要。末场是在闪光灯关上以前,在闭幕前该当谢幕。这才能在历史舞台华丽转身时留下美好的一幕。
我亦曾看了香港的前两任特首的末玚行政长官答问大会。曾荫权在离职前2012年3月的议会答问大会是场灾难,一面捱受议员的口诛也就能一而再向议会解释有关其职务上的利益冲突,完全是满面丧容,完全失去招架之力。梁振英在离职前2017年6月1日的最后一个答问大会,未能充分利用舞台来表现领袖魅力及才华,只能说像个受科学训练的测量师呈报告的僵硬方式。
相对之下,在任期中期退下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或澳洲前总理陆克文的末场议会演说,是令人怀念的。卡梅伦告别议会的演说的那一句 “毕竟,像我曾说过的那样,我曾经也是未来。(After all, as I once said, I was the future once! )是写入历史的经典卡梅伦金句。

Thursday, July 06, 2017

地下宝藏

地下宝藏
黄汉伟 (阿依淡州议员)

在苏格兰路槟州乔治市图书馆有个林肯角落 (Lincoln's Corner) 。 美国大使馆定期资助捐赠美国书藉及雜誌。我在林肯角落常借阅的其中一份雜誌是《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那是補充国际知识及视野的優質读物。

就如《国家地理》2016年2月的封面题目是伦敦的地下 (Under London)。 伦敦正在扩建地下捷运,配合了伦敦考古博物馆 (Museum of London Archaelogy),进行了深入的地下挖掘古物工作。做为一个欧洲最古老的首都城市,当地地下的古物繁多。

單單靠近利物浦路地铁站,就挖掘了16世纪及17世纪的3300副躯骨。原来那是伦敦市500年前第一个市立墳场。在同样的地方,也挖掘到一个有1900年历史的头骨。

根据伦敦考古博物馆的统计在伦敦地下,有超过百万个古物 (artifact)。 最古老的有11,000年历史文物。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这些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从中回顾当年伦敦的城市面貌。

英国在发展地下空间时有一定的规范,对于保护地下文物亦有一套规定。要把每一项文物保持原地原狀 (in situ) 是不可能的任务。伦敦有800万人口,市民的公共交通需求必须得到照顾。我们可以从伦敦经验中学习如何在发展地下空间当儿也保存文物。

马来西亚的城市规画也从地上逐渐增加到地下空间。吉隆坡捷运公交的建设及马来西亚城 (Bandar Malaysia) 也將发展带入地下空间。我们是否有足夠的法律框架來管制地下空间发展及文物的搶救?

槟城州最近在威北 Guar Kepar 也发现了有5710年历史的女性躯骨及重要的历史遗址。该地是在郊外农业地段,所以可以把文物原地原狀呈现。槟州政府计划划在当地建一个考古博物馆。

在乔治市市区地下亦发现了近200年历史的文物,我们必须学习伦敦经验,拿揑得準,如何在发展公交的当儿,也能够保存历史文物。这是既照顾大多数人的公众利益,也维护历史的平衡公共政策。

---------------

老李的故居

老李的故居 

文:黄汉伟
我在网上看了本周新加坡国会辩论的视频。总理李显龙在国会发表题为“欧思礼路38号:滥用权力的指控”的声明。李总理用一个小时以英文及中文向新加坡国会与人民解释了李光耀故居欧思礼路38号的风波。
我必须向李显龙致敬,他坦坦荡荡接受了国会议员包括反对党工党议员的质询及评论,他亦解除党鞭(lift the whip)让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议员畅所欲言。由于这是一个部长声明,是一个没有投票的辩论环节。
我听了好几位国会议员的辩论。有的全程英文发言,有的以双语中英发言。新加坡官方语言为四语,所以很难得的在东南亚唯一在议会殿堂里听到好听的中文。这也是在中国及台湾以外,少数在议会可用普通话的议会。香港7月1日庆回归20年,议会用语基本上多是白话(广东话)。澳门亦如此。
对于年长的华裔,听到总理及议员们在议会用纯熟中文发言,感情分数已经提高。谁家没有家庭问题,坦坦荡荡辩论肯定是对李总理加分,没有减分。我亦听了人民行动党年轻议员孙雪玲的中文辩论演讲,她以信任为主旨演讲,切中要点,可圈可点。
老一辈的马来西亚华裔对李光耀的语文政策颇有意见,特别是关闭南大的政策。不过,随着中国的堀起,连带提升中文的价值。我看到中文在新加坡国会发射出的力量,也看到李显龙及孙雪玲的中文演讲,带出中文在这个小岛未来会出现更大的转机及成长。
李光耀的故居是有著历史意义。人民行动党党史《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秘辛》这本书里描述了欧思礼路38号地下室是每周领袖开会的会议室。它不纯为老李的住家,亦是建立新加坡及建囯过程中重要的根据地。
李光耀一生英明,到过世界各国。东方社会有著神化已故领袖的传统。他受西方法学训练,必定不想本身往生后被神化。
我旅行时到过这些地方。北越河内胡志明纪念馆,馆内躺着1969年已故胡伯伯的遗体,死了49年后如一日,还供国人及游客瞻仰。纪念馆外,北越士兵穿着一身白色军服,每天每小时操着鹅步换班是游客们喜欢补捉的照片。胡志明的故居也开放予人参观。北京天安门里的已故毛泽东主席,南京中山陵已故孙中山总统等亦有同样的规格。
李光耀必然不想成为另外一个胡志明。所以他在晚年立下遗嘱,不过他多次修改遗嘱。李光耀是法律人,肯定知道最后一个遗嘱(the last will) 是超越之前所做过的遗嘱。这是李家兄弟妹的争论点,那一个版本才是老李在头脑清晰时,根据法律程序所做的最后一个遗嘱。
不过,李光耀一生是公众人物,无法分清公众的李光耀及私人的李光耀。所以他的精神遗产及实质遗产成了公众议题。不过,这场辩论展现了新加坡民主政治成熟的一面。